『GPT时代,做个通才』

我不喜欢讨论不可控制的问题,因为没有意义。
最近讨论ChatGPT,很多人的态度都是比较悲观的,似乎再等个10年、20年,AI就会产生自主意识,把人按在地上摩擦了。以至于AI将取代绝大多数的岗位,大量人失业,机器人全面接管……这些设想都出来了,跟科幻小说一样。
我觉得除非你就是AI行业的人,能在这个领域做点什么,否则其他人就算研究也研究不出个什么来,与其悲观于不可控制的事情,不如想想可控的方向。现在是GPT4的时代,GPT5到底能做成什么样,没人说得清楚,所以我们就先把GPT4作为现实条件来做职业规划就好了。
对于个体来说,想解决的无非是就业问题,既然工业农业这些跟世界打交道的行业,是AI擅长的领域,会逐渐被AI取代,那我们就往服务业走。好在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而且AI是个趁手的工具。
以后的服务业肯定会涌入更多人才,如何在这些人才中脱颖而出赚到钱,才是个体应该考虑的问题。所以说我们的对手是人,而不是AI。
那么,现在有两个问题:
第一,万一我刚适应了GPT4,GPT5出来了,我发现我辛苦培养的技能它又能替代了,我不白忙活了吗?
第二,到底培养什么技能,才能脱颖而出?
我的观点是,做一个通才。具体来说,不要培养技能,要培养能力。
有些人靠一项手艺或技能安身立命,这其实是把自己工具化了,既然你自己是个工具,那有更好的工具来了,肯定就把你替代了。所以作为年轻人,首先是需要重点培养底层能力。
更何况,以前很多人的观点都是,打磨好一项技能,打磨到足够构建专业壁垒,就可以了。
比如当语文老师,我只需要熟悉语文课本,知道常考题型,然后我就可以一批一批的带学生,每一届学生都用相同的PPT,PPT上都是相同的内容,没有任何的精进。
然后我就堆时间、堆资历,堆教学经验,虽然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,没有总结做好教育的规律,更没有和同学们打成一片,做他们成长的伙伴。但是无所谓,我能胜任普通语文老师的岗位就可以了。
那你肯定早晚会被替代,你教的考点AI也能教,同学们自己在家听听好老师的网课,然后不会的题问问AI就完了,整个教学过程并不需要你的参与。
那你下岗之后还可以去做什么呢?因为你的能力是高度专业化,不可迁移的,所以你很难胜任其他工作。
所以现在想获得足够的不可替代性,绝对不能用以前那种堆时间的办法来应付工作。
一方面,你要掌握的是更加底层的通用的能力,我这里还是首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。
学习能力,包括如何做自己学习的主人,掌握学习的主动性。明白高效学习的基本原理,并掌握足量的学习策略,能够学到点子上,学得更高效,还能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状态,让自己精力充沛,减少走神,提高专注力,也不受情绪的干扰……
思维能力,包括如何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,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,对自己的每一个思考过程进行充分的检验,提高思考的精细度和准确率,如何对复杂的行业生态和系统进行大局观式的思考,如何做复杂决策,如何提高创造性思维,如何做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……
把这些底层能力提上来了,这个工作被替代了,那就换一个工作去做,你总是会有的选。就像当你活成了一根树干,那个别枝叶被剪掉也无所谓。
另一方面,你的这些底层能力,也最好和服务业相兼容。经过一连串的讨论,目前最不容易被AI替代的能力都聚焦于人的非理性,感觉、知觉、情绪情感、动机、信念、自我效能感、人格等等,这些跟人的心理有关的行业是比较安全的。
聚焦于底层能力的培养,聚焦于精神层面的强大,能给人传递精气神,能给人输送情感能量,这是面向未来的强大素质。有了这些,你就会成为一个通才。
通才不会畏惧变化。
电视剧《狂飙》大火之后,大家争相阅读基于剧本所出版的小说,结果发现这个小说写得寡淡无味,就像是机器写出来的一般。
那为什么电视剧那么好看?因为张颂文、张译等一众优秀的演员,把一个原本平庸的剧本给演活了,把一个个缺乏特点的人物,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给立起来了。这种能力是复制不了的。
如果GPT终将写出《狂飙》,那我们可以学着成为张颂文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点赞233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善语结良缘,恶语伤人心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